• 當前位置:首頁 > 其他

    海洋: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支柱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5日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下一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這種提法的產生是因為海洋經濟在未來世紀經濟中將處于無可替代的地位。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空間,是人類所需資源的主要供應地。因此,海洋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目前,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僅為2%,但其影響力已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梢哉f,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海洋產品,連人們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海洋產品。工業生產中使用的堿、鹽酸和含鈉、含氯的原料等都離不開海洋產品;人們天天都要吃碘鹽,使用的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魚肝油等營養品、藥物,也都是海洋產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可以說改革開放也離不開海。進出口主要靠海運,這就需要有航運船隊和港灣,也要有自己的造船業和相應的配套行業。沿海地區引進外資、技術、人才、設備的條件和內地相比具有較大優勢,有海的地方經濟發展就快,世界上很多地區為爭奪出??诙l戰爭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僅國家要出???,地區同樣需要。如果我們恢復圖們江的出海航運,那么吉林、黑龍江就多了一個出???,就有利于在經濟上與國際接軌;如果再開通黑龍江、湄公河(瀾滄江)等通海國際河道,對黑龍江省和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有好處。海洋究竟能養活多少人?這是困擾決策者的一個戰略性問題。表面看,直接靠海養活的人數并不多,只有漁民、鹽民、船員等,但離不開海的人有多少呢?這不能單純地用靠海養活這一標準來計算。
    幾十萬年以來,人類的經濟活動主要依靠陸地資源,而礦產等資源是無法再生的,有些已消耗殆盡。西方一些學者按世界陸地礦產資源儲量和80年代世界年消耗量進行計算,結論是陸地資源只夠人類再使用40年—50年。隨著陸地資源行將枯竭,迫使人們尋找新的礦產供應地。太空、南北極和海洋,就是人們關注的地方。太空資源雖豐富,但開發是遙遠的事;南北極環境脆弱,開發資源會破壞其平衡,給人類生存會帶來更嚴重的危害;只有海洋資源豐富,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等淺海地帶,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就可以進行開發。海水中的元素,海底的礦物,足夠人類使用幾千年甚至一二萬年,有些資源還可以再生。
    我國古代海洋產業主要有海運、海洋捕撈和海洋鹽業,現代又興起了造船業、筑港、水產品加工、海洋儀器加工、鹽化工業、海洋藥物生產、海洋旅游、海上油氣開采等。盡管現在的海洋產業還僅僅是陸地產業向海洋的延伸,局限于利用海洋優勢上,但是隨著開發海洋技術的飛速發展,不遠的將來必然會出現一批新的產業,如深海采礦、深海油氣開采、海水中化學元素提取、海洋能的開發等,更能在海洋里建造農牧場、水下工廠、水下城市……未來的海洋產業,是高科技在海洋開發中的全面應用而產生的,人類將從利用海洋的時代跨向開發海洋的時代。那時,和陸上產業有淵源關系的海洋產業,將會以全新的面貌,躋身于經濟領域。
    未來的海洋產業,需要各行各業的高技術支持,陸上產業的所有高技術在海上都有用武之地,可以說開發海洋的能力就是一個國家技術水準的顯示。例如在水下5000米—6000米開采金屬礦,不僅對開采設備的材料有極高要求,要具備承受500個—600個大氣壓和巨大的抗張力、耐海水腐蝕能力等,而且深水作業,人下不去,就需用機器人和遙控、遙視等技術,只要有一項技術不過關,開采就無法進行。
    海洋在國民經濟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海洋經濟已滲透到各個經濟領域,對未來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國還有相當多的人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原因之一是百年來閉關鎖國思想今尚存在,二是我國經濟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落后,資源的需要量相對較小。我國國土開發晚,資源矛盾目前還不突出,“地大物博”還印在人們的腦海里,但是,等我們經濟上去了,思想認清了,我們的海洋資源就被奪走了,子孫后代的發展就會很困難。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增強海洋意識,讓所有的人都來關注海洋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推荐